虽然在俄乌战场上,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已经将无人机玩出花了。乌克兰甚至还用无人机对俄罗斯黑海舰队发起袭击,引得俄罗斯海军高度警觉。
但再怎么大胆的军迷,或许也难以想象,俄乌之间的这点无人机只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。
有消息称,现在甚至还有一种无人机蜂群攻击航母,让航母防空系统无处下手的创新战术。
(无人机打军舰)
考虑到目前全世界无人机生产第一大国就是中国,而中国最大的海外竞争对手就是全球第一航母大国美国。
这也就意味着,一旦这种战术走向成熟,甭管美军11艘核动力航母有多么耀武扬威,横行四海,都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。
(美军航母)
01无人机打航母的可行性
那么无人机打航母,真的可行吗?
从实际案例出发,或许确实可行。
就比如俄乌战争期间,乌军使用巡飞弹和无人艇多次进攻俄军舰艇且取得的效果极佳。
就比如说,根据互联网上公开资料可以得知,2025年8月29日,乌克兰国防情报局与特种作战部队展开联合行动,利用FPV无人机在亚速海海域对俄罗斯海军实施了一次精准的军事打击。
此次行动成功命中一艘Buyan-M级护卫舰,导致雷达系统遭受破坏,舰体亦受到严重损伤,而其防空系统甚至压根就来不及反应。
据悉,该护卫舰具备发射巡航导弹的能力,战斗力极为强大。此次袭击事件迫使俄罗斯黑海舰队不得不撤退至新罗西斯克港。
(Buyan-M的防空系统)
虽然,护卫舰和航母的防护能力,根本不能同日而语。但同为军舰,二者在防御体系上有着相似的基础架构。
无人机或许并不能像打击护卫舰那样,对航母的关键部位造成威胁,但足量多次的进攻,以及对航母周边配套军舰(比如像Buyan-M级这样的护卫舰)的攻击,也足以压制航母防空系统,干扰航母舰队的正常运转。
你如果觉得这是一种理论上的夸夸其谈的话,可以看看红海对峙的例子。
红海对峙期间,胡塞武装多次利用无人机/无人艇蜂群战术,对美军和以色列军舰发起攻击,甚至美军的航母来了,也是照打不误。
虽然这些无人机,连同一起配合行动的导弹和无人艇,几乎无一例外,都被美国海军成功拦截了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海军为了拦截这些武器,至少发射了数百枚的弹药,价值上亿,直接导致海军库存武器和军费告急,影响了美国航母的正常运转。
这还没有算上,为了躲避胡塞来袭,美军还遭遇了一系列意外状况。一架价值6000万美金的F/A-18E“超级大黄蜂”战斗机不幸坠海,另有一架同型号战机,竟被过度紧张的友舰误击,折戟沉沙。
这一系列事件充分表明,即便航母编队拥有强大的防御能力,在面对持续不断的无人机攻击时,也难以做到全身而退,作战效能和行动自由度都会受到极大影响。
而考虑到一架无人机的造价不过几千美元而已,即使成群出动,一次可能也就几十万美元左右罢了,拿几十万美元撬动价值几个亿的航母舰队,这样的买卖,简直不要太过于划算。
02无人机打航母的技术难题
无人机打航母,最重要的技术难题是啥。
是打击效应吗?毕竟,无人机的携带弹药量相对有限,在体型庞大、防御森严的航母面前,简直不要太弱小,或许转瞬之间就会被无情消灭。
但其实打击效应还在其次,因为前文提到,就算这些无人机,难以对航母造成威胁,但它们能够进攻航母的僚舰,干扰舰载机的起飞,压制防空系统的使用。
仅这三点,就足以牵制整个航母战斗群。
(航母战斗群)
更不要说,无人机造价便宜,一次性完全可以出动百架,甚至千架。
届时,它们如乌云蔽日般铺天盖地、密密麻麻地同时扑向目标。如此壮观且极具压迫力的场景下,只怕敌方那原本看似固若金汤的防空系统,也会陷入无从下手、顾此失彼的困境吧。
(美军航母战斗群)
所以,无人机打航母的技术难题,不会是打击效应。
无人机打航母的技术难题,最大的还是如何统一规划。
很多经常玩无人机的朋友都会发现,在城市里一些人流量特别大的地带,比如繁华的商业区或者大型活动现场,在这些地带的上空进行无人机飞行,往往会对无人机飞行进行严格管控。
这是因为无人机在高速移动的过程中,会产生多普勒频移加剧的情况,通信信号易受大气噪声、信号丢失等影响。
大量的无人机同时飞行,如果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,很容易出现信号干扰、碰撞等问题,导致飞行秩序混乱,甚至引发安全事故。
而在无人机集群攻击航母的场景中,这种统一规划的难度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。航母战斗群所处的海域环境复杂多变,无人机在这种环境下作战,不仅会受到海风、海浪、海雾等自然现象的干扰,还时刻面临着敌方的火力阻拦,以及强大的电子干扰。
此外,从通信层面来看,实现如此大规模无人机集群的实时通信和指令传输,必须构建一个高度稳定且抗干扰能力极强的通信网络。
(无人机群飞行)
更为关键的是,航母战斗群在海上持续处于移动状态,其位置信息属于高度机密。无人机集群需依赖精确的导航系统,实时追踪航母位置,并根据其动态变化灵活调整攻击路线。
要让成千上万架无人机在如此情况下,严格按照预定的路线、时间和任务进行协同攻击,技术难度可谓超乎想象。
03蜂群战术的破局
基于这些严苛要求,一种极为特殊的多终端联动数据链系统应运而生。
从互联网公开资料可知,这种系统融合了人工智能(AI)、数据链、互联网、电子战等多种作战手段。它借助数据链达成组网,使众多战斗单元得以共享一个“智慧中枢”,是当下世界各国无人作战系统部队的关键研发方向。
就目前而言,全球在这一领域底蕴最为深厚的当属中美两国。特别是中国,中国基于DeepSeek系统衍生发展的军用人工智能,甚至能在短短约48秒内生成两万种作战方针。
再辅以中国如今领先全球的互联网技术与电子战技术,或许无人机成功攻克打击航母的难题,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。
想象一下,未来中美两国爆发冲突,美军航母战斗群耀武扬威地驶入预定海域,舰载机频繁起降,雷达系统全方位扫描,防空导弹严阵以待,当真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,何其雄壮。
可是,这一切的一切,又在中国成千上万架无人机面前,只能化作妄想。
参考资料:
1、中国军网《无人机指挥控制通信方式日益多元,作战呈现新动向》
2、环球网《在珠海航展走进未来无人化战场:天上“蜂群”、地上“狼群”、海中“鲨群”》
#烽火瞭望团#举报/反馈展博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